張民權(教授)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面向于手机app应用、手赚app应用、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APP图标排版、分类展示、大幅轮播图、热门/最新APP模块,二维码扫描下载,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兼容IE9+、Firefox、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
主题特点:
-
張民權,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導師為魯國堯教授、李開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合作導師為王寧教授),現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漢語音韻學、訓詁學、文獻學研究。,
學術貢獻
在漢語音韻學史和相關文獻的整理上作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宋代古音學和清代古音學的研究上開掘甚多,通過發掘新的文獻資料,填補了學術研究上的許多空白。
1、輯佚和研究了吳�𐐥撯㜩,使失傳數百年的漢語史上第一部古音學著作得以重見於人間,為今人重新認識和研究宋代古音學提供了文獻和史實方麵的依據。
2、發掘了一大批明清時期的音韻學文獻資料,其中萬光泰的古音學著作的發現,改寫了學術界有關清代古音學研究的一些重要結論和看法,從而澄清了其中的許多理論是非問題,使傳統古音學的研究獲得突破性的進展。
以上研究獲得了海內外同行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其研究著作也多次獲得重要獎項。
著作成果
1、清代前期古音學研究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9月
2、宋代古音學與吳�𐐥撯㜩研究 商務印書館2005年1月
3、音韻訓詁與文獻研究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年8月
4、語言的本體研究與應用研究(主編) 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1月
注1:《清代前期古音學研究》一書,被收入《中國學術年鑒》(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年鑒》並作了詳細的專題介紹。
注2:《宋代古音學與吳�𐐨鞯㜩研究》一書,被商務印書館列入“中國語言學文庫”第三輯,榮獲“全國中青年優秀語言學著作出版基金”的資助出版。
獲獎記錄
科研獎項 | |||
|
? | 2004-11⠂ ⠀ | 第一屆⠂ ⠤𘭨練化優秀著作獎二等獎⠂ ⠣清代前期古音學研究》⠂ ⠯) |
? | 2003-11⠂ ⠀ | 第一屆⠂ ⠥家廣電總局優秀論著二等獎⠂ ⠣清代前期古音學研究》⠂ ⠯) |
? | 2003-11⠂ ⠀ | 第十屆⠂ ⠥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 ⠣清代前期古音學研究》⠂ ⠯) |
注:“中華文化優秀著作獎” 是目前國內唯一由政府主辦並由民間讚助的文史哲綜合類最高榮譽獎,2004年首次評選。獎勵範圍涵蓋文學、哲學、曆史學、考古學和漢語史等多個傳統學科領域。詳情請見2004年12月14日《光明日報》報道。
論文代表作
1、《詩》“深則厲,淺則揭”新說 《古漢語研究》1996年第1期
2、李光地與《音學五書》 《南京社會科學》1996年第8期
3、試論柴紹炳對古音學研究的貢獻 《語言研究》1997年第1期
4、一代儒宗同所向,邛須金石正皇初――清初古文字學家張��事略 《中國典籍與文化》1998年第5期
5、論顧炎武《詩本音》通韻合韻處理之得失 《語文研究》1999年第2期
6、“媳婦”考源 《中國語文通訊》1999年第9期
7、功蓋千古,啟牖後人――論顧炎武對-K尾入聲的離析及其貢獻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8、王夫之《詩經葉韻辨》述評 《語言研究》2000年第2期.
9、宋代古音學考論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10、論清儒仇廷模對《集韻》聲韻問題研究的貢獻 《漢語史研究集刊》2002年第5期
11、詩文用韻與古文《尚書》辨偽 《長江學術》第三輯2002.11
12、朱熹《詩集傳》的修訂與葉音考異 論文集《古代語言現象探索》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1月
13、鄭庠、項安世《詩經》古韻分部考 《語言研究》2003年第2期
14、元代古音學考論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15、宋儒《詩經》音釋與《經典釋文》版本校訂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3年第6期
16、顧炎武佚文二則及其人事考 《文史》2003年第3輯
17、符山堂刻本《音學五書》版本問題考釋 《文獻》2004年第4期
18、顧炎武早期韻學研究中的一些問題 南京大學《南大語言學》第1輯2004.5
19、趙與時《賓退錄》射字詩聲韻問題探討 北京大學《語言學論叢》第29輯2004.10
20、顧炎武經學複興與《詩》本音思想之探討 《孔孟學報》第82期2004.9
21、程迥《古韻通式》及其古音說通考 《語言研究》2005年第1期
22、萬光泰古音學述評 《古漢語研究》2005年第1期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1 留言